七星瓢虫的资料(昆虫七星瓢虫的资料)

admin
摘要收集七星瓢虫的资料中文名: 七星瓢虫拉丁学名: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纲: 昆虫纲目: 鞘翅目科: 瓢虫科瓢虫亚科功能类别: 捕食性天敌寄主昆虫: 棉蚜、...

收集七星瓢虫的资料

中文名: 七星瓢虫

拉丁学名: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纲: 昆虫纲

目: 鞘翅目

科: 瓢虫科瓢虫亚科

功能类别: 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 棉蚜、麦蚜、豆蚜、菜缢管蚜、玉米蚜、高梁蚜

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小麦、豇豆、白菜、玉米、高梁

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黄色,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黑色,其内侧凹入处各有1个淡黄色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黄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雄虫:第六腹节后缘平截,中部有横凹陷坑,上缘有一排长毛。

卵:长1.26毫米;宽0.60毫米。橙黄包,长卵形,两端较尖。成堆竖立在棉叶背面。每块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达80粒。

幼虫:共4龄.各龄期的主要特征:

一龄:体长2—3毫米。身体全黑色。从中胸至第八腹节,每节各有6个毛疣。

二龄:体长4毫米。头部和足全黑色,体灰黑色。前胸左右后侧角黄色。腹部每节背面和侧面着生6个刺疣,第一腹节背面左右2刺疣呈黄色,刺黑色。第四腹节背面刺疣黄色斑不显.其余刺疣黑色。

三龄:体长7毫米。体灰黑色.头、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桔黄色,刺黑包。第四节背侧2刺疣微带黄色,其余刺疣黑色。

四龄:体长11毫米左右。体灰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桔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和第四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均有桔黄色斑。其余刺疣黑色。

蛹:体长7毫米,宽5毫米。体黄色。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黑点,中央2个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黑点,两侧角有2个黑斑。中胸背板有2个黑斑。腹部第2—6节背面左右有4个黑斑。腹末带有末龄幼虫的黑色蜕皮。

俗称花大姐。

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一些省区;另记载于蒙古、朝鲜、日本、原苏联、印度及欧洲地区。

成虫体长5.2-6.5毫米,宽4-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半个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1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体腹及足黑色。

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系益虫,应予保护。

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20世纪70年代在黄河下游已开始用助迁法防治棉花和小麦蚜虫,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 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6-8代。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头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 毒性 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七星瓢虫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分布的地区有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常见于农田、森林、园林、果园等处。

七星瓢虫是著名的害虫天敌,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七星瓢虫简单介绍 七星瓢虫的资料

1、七星瓢虫(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瓢虫科、瓢虫属昆虫。 2、成虫体长5.2-6.5毫米,宽4.0-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一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左右两侧各有3个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个更大的黑点;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斑;体腹及足黑色。 3、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主要受食物和温度的影响。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七星瓢虫主要以蚜虫为食,有时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还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 4、七星瓢虫的名称由其鞘翅上的7个黑色斑点而来,但是其身上的斑点数量是各不相同的。 5、七星瓢虫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简短的七星瓢虫介绍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扩展资料:

七星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

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的资料 七星瓢虫介绍

1、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 2、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 3、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

七星瓢虫的特点介绍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它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所以人们叫它七星瓢虫 。

七星瓢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

七星瓢虫,瓢虫科之一种, 又名“七星瓢䖬”、“七星花鸡”。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概体圆卵形,背弓似半球。体长5—7毫米,宽4—5.6毫米。触角节状,短,褐色;头、口器、复眼、前胸、小盾片及腹面、六足皆为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具7个不规则黑色圆斑,其中一个黑斑由两鞘翅中间接拼而成。年生4—5代。多见于田野、树林、果园,嗜食小型昆虫。

七星瓢虫性颇机灵,常跌落匿踪或擦飞而去。体色美丽,玲珑娇小。饲用透明虫盒或生境箱,亦可作瓢虫牌点及标本赏玩。同科尚有二十八星瓢虫、龟纹瓢虫及瓜茄瓢虫等,皆可饲以玩赏。

扩展资料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星瓢虫 (昆虫纲动物)

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

七星瓢虫是瓢虫科的昆虫,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1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

七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生活习性是七星瓢虫以成虫越冬,多选择较干燥、温暖的枯枝落叶下、杂草基部近地面的土块下、土缝中、树皮裂缝处潜伏,蛰伏越冬后,若遇温度回暖,又爬出越冬场所活动。出蛰后的七星瓢虫迅速在林木、杂草和作物之间活动,特别是带蚜虫的作物与开花果木上。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

扩展资料

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体卵圆形,背部拱起明显。头、前胸背板和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前上角有1个近方形黄白色斑。小盾片两侧有一个白色的三角形斑。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斑变化较大,或鞘翅全黑。幼虫共4龄,变化较明显,其中4龄幼虫体长11毫米左右,体灰黑色。前胸背板前、后侧角有橘黄色斑。腹部第1、第4节两侧刺疣为橘黄色,其余刺疣黑色。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主要受食物和温度的影响。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七星瓢虫主要以蚜虫为食,有时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还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七星瓢虫的资料(昆虫七星瓢虫的资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七星瓢虫的资料收集七星瓢虫的资料七星瓢虫简单介绍七星瓢虫的资料简短的七星瓢虫介绍七星瓢虫的资料七星瓢虫介绍七星瓢虫的特点介绍七星瓢虫的习性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