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2017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 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

admin
摘要2017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 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1.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2.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2017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 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

1.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2.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3.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4. 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5.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 

6. 2016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 7. 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 

8. 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9.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 

10.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2016年又取消()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165、192、220 

11.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2016年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流职工得到较好安置。 

12.2016年,制定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耕地轮作休耕改革等试点,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3. 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14.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15. 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16.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 

17.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18.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19. 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 

20.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2017年“两会”老百姓得到那些实惠

在今年两会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毫无意外地成为关注焦点。从扶贫脱贫到公共服务建设,从医保制度到发展教育,代表委员对此纷纷发表观点,认为民生是为政之要,民生要优先得到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民生财政暖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原副主席甄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民本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表述让人倍感温暖。

“无论是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还是打好扶贫攻坚战,都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又需要有效的组织、监管与落实。这些年来,公共财政进一步加大民生导向力度,以此为基础,动员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民生领域,人们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以提升。”甄砚说。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改善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有突出表现。就合肥而言,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投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已非常健全,甚至还出现了社会兴办的私人博物馆、自发组成的市民乐团。对他们,政府也在资金、场地上同样给予扶持。

“无论是年内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还是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抑或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改善民生的内容既全面又具体。”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歌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瑛对本报记者举例说,天津等地政府部门加大对文化服务购买力度,并将其向广大公众平价或免费提供的做法就很有意义,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获得更多满足,专业院团和剧场也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协同发力是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下大气力解决好自身的社会民生问题,无论对中国自身还是对世界经济而言,都显得格外重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龙宇翔指出,在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农业资源利用不足与城市就业压力增大并存。当前环境下,政府在促进就业保民生方面出实招,不仅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返乡创业,而且出台了配套支持措施,大批农业转移人口得以走上新的岗位,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龙宇翔认为,由于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往往相互交织,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协同发力。他解释说,由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一些地方分布很不均衡,资源匮乏区域对劳动力吸引力不够,这就需要在鼓励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时,有关政府部门要合理均衡地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当地医疗条件,提升乡村及小城镇对他们的吸引力。

“今年两会,我最关心的民生话题特别是医保统筹。”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实现统一、公平、普惠的全民医保制度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但是,现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两项制度城乡分割的弊端逐步显现,重复参保、重复投入、待遇不公等问题日益突出。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整合后的城乡医保制度实际运行情况,不仅关系上述既有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而且事关医疗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民盟中央组织各地的委员进行相关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份以构建更加公平、惠民的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为主题的提案,从制度设计、政府责任、经办管理、统筹层次、法制短板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赵振铣介绍说。

节用裕民获点赞

扶贫是最直接的民生事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评价说,这体现出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扶贫经验,总结扶贫4法:一是“换脑”,改变贫困群众的理念;二是“育种”,培育当地的脱贫带头人;三是“造血”,充分挖掘当地可利用的资源;四是“夯基”,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稳住脱贫成果。“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如何来打好这场仗?”李振生认为,在扶贫过程中,一方面帮扶对象要精准,另一方面要建立第三方评定机制。此外,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注重信仰、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宋国权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例指出,主要是推进文化的供给侧改革。“政府做的所有文化服务项目,必须首先考虑人民群众是否需要,不要追求那些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场馆建设,应该把一些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建在群众身边,建在群众中间。”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表示,对政府工作报告,他印象最深的是“节用裕民”4个字。“政府工作报告里说了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就是说,不仅要把钱节省下来,还要腾出更多财力投入民生等领域。

许进建议,在民生领域,如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大家最关心,也是难点、痛点最多的地方,需要创新手段,以有效解决群众期盼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事实上,难点、痛点之所在,也是增长点之所在,要以民生痛点为引导,发现民生需求。

今年3%的赤字率撞线国际警戒线是否意味着财政风险加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郑春荣说,3%的赤字率是上世纪90年代欧盟的警戒线,如今欧美多个国家的赤字率平均水平早已超过3%;判断财政风险不能只依据赤字率,应将一个国家的政府债务率与赤字率等两个指标对比判断较为科学。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高培勇说,尽管欧盟3%的赤字率警戒线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为更好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当前我国还须守住赤字率3%的防线不松口。

越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越要花好财政资金。报告明确,2017年将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总理记者会重磅发声:不搞大水漫灌但特殊时期也要“放水养鱼”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用视频联线的形式开记者会,我想这个距离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温情开场。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否比之前预想的更为严重,如果经济放缓继续持续下去,中国是否会考虑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包括取消房地产限制和降低基准利率等?”2019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首个提问,直指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会放松。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有有力举措,一种办法是搞量化宽松,超发货币、大规模提高赤字率,所谓‘大水漫灌’,萝卜快了不洗泥,一时可能有效,但会带来后遗症,所以不可取。我们还是要坚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李克强总理这么回答。 2020年全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外界比往年更加关注房地产是否会被用于救市。今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同样首个发问,“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首次出现几十年以来的收缩。未来几个月,中方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 无独有偶。虽未直接提及房地产,但问题所指与去年相同。对此,李克强表示,“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但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就会形成泡沫,有人就会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要摸准脉下准药。不论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从“大水漫灌不可取”到“针对性放水养鱼”,透露出国家稳经济的决心和对“房住不炒”的坚定态度。至于“放水养鱼”中的财政资金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如何流动与使用,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一一解答。 更重要的是他还指出,财政资金要直达基层,绝不允许做假账。并且,只要实现“六保”中的“前三保”,中国经济就可以实现正增长。另外,为了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今年我国在财政、金融、社保方面都留足政策储备,可及时出台,且毫不犹豫。 放水养鱼: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受国际形势严峻与新冠疫情冲击的双重影响,中国经济走向受到比以往更迫切的关注。 “最近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是负3%,甚至更多。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置身之外。所以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量化指标,这是实事求是。”李克强直言今年形势严峻。 尽管未设定GDP增长目标,但我国提出“六稳”“六保”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此,李克强很有信心。他说,经济增长不是不重要,我们这样做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如果统算一下,实现“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今年中国经济就会实现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为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我国今年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大笔“钱”已经被安排上,其中一笔是新增的1万亿元赤字规模,另一笔是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这项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便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放水养鱼”。 除了2万亿元财政政策,李克强总理表示,“还有另外更大的一块,就是减免社保费,有的国家叫工薪税,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至于这笔钱要到哪里去?李克强表示,“规模性政策是为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主要是来稳就业、保民生,使居民有消费能力,有利于促消费、拉动市场。这可以说是一条市场化改革的路子。” 事实上,除了现有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国还留有更多政策空间。李克强总理表示,“钱是可以生钱的,用之于民的钱可以创造新的财富,涵养税源,使财政可持续。我们一定要稳住当前的经济,稳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脚,扬起尘土迷了后人的路,但是,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 直达基层:省里只是“过路财神” 2万亿元的规模性财政政策,被看作一种财政传导创新模式。对于这部分资金安排,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有两个提法,一是“直达基层”,二是“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不过,这些政策资金能否直达基层,很多人心中还是画有问号。 “我们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也就是‘过路财神’。”对此,李克强表示,“我们现在要采取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 同时,他还指出,“我们会瞪大眼睛查,也欢迎社会监督。我们采取的措施,最终效果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来认可。中央政府这次是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把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钱到达基层后怎么用?拉动消费和扩大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两驾马车”。 李克强表示,2万亿元的政策资金,在规模性政策当中占到百分之20%到30%。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项目要有效益、有回报,要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律办事,不留后遗症。 首保就业:我们有9亿双财富的手 在“六保”任务中,“保居民就业”被放在首位。“就业”一词更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39次,被称为总理最关心的事。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工作时指出,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调高失业率,是我国在经济形势不确定情况下实事求是的做法。不过,如何遏制失业,保证农民工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仍然是总理最为挂心的事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李克强表示。 最近几天,李克强总理翻看中国政府网上留言时,发现大概三分之一的留言都是谈就业。他在总理记者会上讲了几个印象深刻的故事,“有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已经歇业几个月了。一些外贸企业现在没有订单,影响员工就业。对他们的困难,我们要给予救助,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 另外,李克强还分享了一个就业故事,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中国的市场也是在不断开拓和升级的。 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正是今年规模性财政政策最需要抵达的地方。“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李克强如是说,“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是最多的。” “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但要公平合理。而且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即便失业了,也要短时期内有再就业的机会。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 李克强进一步指出,“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去年我们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1万户,今年也要按这个方向去努力。”

李克强: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 直达基层 直达民生

人民网北京5月28日电今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李克强讲到,我们这次所采取的规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资金比较直接地去支撑居民收入,因为这样做就可以促进消费、带动市场。而且因为疫情,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疫情防控措施会抑制消费。我们按这样的方向推动实施政策,也是面向市场化的改革。 以下为记者会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总理您好。您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阐述了今年中国经济政策和救助规模。那我想问,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这些资金真正地惠及企业?避免空转?也能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李克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所以我们在政策上要注重创新。我刚才讲了,我们推出的规模性政策叫作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它注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赖上基建项目。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拉动作用,而且中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中占90%以上。我们这次所采取的规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资金比较直接地去支撑居民收入,因为这样做就可以促进消费、带动市场。而且因为疫情,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疫情防控措施会抑制消费。我们按这样的方向推动实施政策,也是面向市场化的改革。 其次,我们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也就是“过路财神”,直达基层。可能有人会问,那基层就能把这笔钱用好吗?我们现在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我们会瞪大眼睛查,也欢迎社会监督。我们采取的措施,最终效果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来认可。中央政府这次是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把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刚才我比较多地讲了扩大消费,但并不是说不要投资,我们还要扩大有效投资。这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000亿元,再加上一些国债,有2万亿元的规模,这在规模性政策当中占到百分之二三十。我们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项目要有效益、有回报,要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律办事,不留后遗症。谢谢。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回顾过去一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回顾过去一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同时考虑为今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从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宏观政策延续疫情发生以来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径和做法。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去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标准。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严格药品疫苗监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我国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勇创佳绩。经过精心筹备,我们成功举办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也一定能办好刚刚开幕的冬残奥会。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5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去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多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政策执行中采取“一刀切”、运动式做法。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有的漠视严重侵害群众权益问题、工作严重失职失责。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来源:中国政务网

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加强收支管理,严禁铺张浪费,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不得搞形象工程,对违反财经纪律、肆意挥霍公款的要严查重处,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调度,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清欠。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防止监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2017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 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标签: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2017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全面清理规范政2017年“两会”老百姓得到那些实惠今年3的赤字率撞线国际警戒线是否意味着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